女神异闻录5:面具起源的神秘面纱 - 游戏背后的故事

网友整理

女神异闻录5面具起源

女神异闻录5:面具起源的神秘面纱 - 游戏背后的故事

女神异闻录5里的每一位人格面具适格者在进入异世界的时候都会换上一身帅气又逼格满满的衣服,外加一张符合个人特点的面具。每个人的面具都跟着自己的Persona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每个人的行动代号也都与其有关。其中我们能看到主人公那般传统的戏剧假面,也能看到喜多川戴的日式的狐狸面具,接下来就看下面具的起源和发展吧。

喜多川的设定就是日本的传统文化

要说面具的起源可能比我们平常想象地还要再恐怖再原始一些。肯定很多人都能联想到面具最早是用在仪式上的。确实,面具最早与“神”相连,除了代表“神”之外,在最早期的巫术仪式里,戴上“面具”也被认为会得到某些伟大的人的力量。而这个加上引号的面具实际上先前死去人头骨的一部分。

与“水晶头骨”的传说对应,人类在非常早期的时候还有类似的“头骨崇拜”情结,以为只要把先人的面部骨骼覆盖在自己的面部便也会得到某种祝福。因此要按纯粹“面具”的定义来说,最早的面具是人自己的骨头,以此再向外发展。在《恶魔城》中出现的装备“石假面”就是用于祭祀的面具,从它上面我们也能看出它几乎就是人面部的复制,并无其他装饰。

有些地区仍有骨柱的图腾

与毫无装饰的朴素面具对应的是部落中仪式用的花哨面具。向更加文明的社会前进之后,对神明的崇拜取代了较为原始的头骨崇拜,对于未知事物的敬畏之心也让“万物皆为神”的现象出现。较为明显的几个地区就是非洲、北美的原住民和日本一些地区。

作为人类生命的始源地区,非洲同样拥有数量繁多的野生动物,这些动物的神化形象都成了非洲部落中仪式面具的形象来源。常见的动物,例如牛、羊、鸟这些动物的意向都被雕刻到了木质的面具上,当人们戴着这些面具围着火堆随着鼓点舞蹈,那种非洲特有的神秘感便会随之而来。当然非洲也会有很多“人脸”的面具,这则是和上面的“石假面”类似,只不过附加了很多夸张的表情罢了。

JOJO中石假面就有登场

日本地区相对别的地方我们要更熟悉一些,尽管原住民地区的“山有山灵,木有木灵”的信仰并没有普及并体现在后来的面具上,但是我们从侧面能举出一些例子来,那就是日本的妖怪面具。我们在游戏、动漫作品中能见到的“天狗”面具;游戏里喜多川 祐介的“妖狐”面具,还有《仁王》里出现过的般若面具等等。

我们可以说这些日本的妖怪面具其实仪式上的用途已经几乎消失殆尽了,比起纯粹的祭祀用面具,这些带着神话意味的形象在后来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出现在了世人面前。我们游戏标题的“Persona”愿意指的就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所带的面具。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个憋了很久的问题,大家平时听到的面具的英文单词是“Mask”,而“Persona”也被翻译成“面具、假面”,这两个词有什么异同呢?Persona的词源是拉丁语,再上溯则是来自希腊的一个单词,而现在我们上学时学到的Mask则可能是后来由阿拉伯语或者法文的máscara或意大利文maschera引入的。

天狗面具的最大特色就是一根长长的鼻子

在古罗马帝国的诗人、批评家贺拉斯的《诗艺》中有记载,古希腊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创造了面具(Persona),从这里我们也能知道,真正把面具保留传播开来的是它的戏剧表演功能。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戏剧表现手法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就有出现。在古希腊的戏剧中,登场的角色大多控制在六到七人左右,而真正扮演他们的人只有三个人,这个时候面具就起到了“男扮女装”等效果。通过戴上不同的面具,演员们用一种最简朴直观的方式切换着自己表演的角色。

早期的喜剧中,面具代表着角色的切换

除了性别转换之外,早期面具也定义了几种类型的角色,丑角、老人之类,是不是听着和咱们的唱红脸白脸很像。再往后,表演上的假面也有了各自的发展,也结合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比如成为很多人童年阴影的日本能剧的面具,我们中国的传统技艺变脸变上来的脸谱就也算是戏剧面具的一种。

在经过了玄乎和展示的功能,面具延伸出了更实用一些的功效,《名侦探柯南》里那些吓坏我们的桥段都教给我们一个直白的道理:戴上面具就没人认得出来你了。希望别人认不出自己,这种功能想也知道和“犯罪”挂钩。这类面具不光是犯罪进行时会用到,在后来法庭的审判犯人、以及证人作证的时候都会因为保护考虑而给人带上面具。《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的面具除外......

这个是防止他咬人

另一个面具的保护功能与犯罪相反,在一些缉毒影视作品中我们也见过了。为了保护执法人员在行动之后不被犯罪分子报复,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都会遮上面部。从过去的面纱、头盔,到现在的防暴头盔和面罩,这一点一脉相承至今。

通常情况下,面具遮盖的功效和艺术表演的功效并不会重叠,但是在某个地区出现了例外,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刺客信条2》里曾经亲历过一个盛大的意大利舞会,在这里我们见证了“面具”的最大规模发展和应用。在每年的威尼斯狂欢节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就会聚集在这里,可以说这些面具有模糊的“表演”的成分,同时也有“覆盖身份”的功能。

威尼斯狂欢节的起源并不是很准确,有一种说法是12世纪,威尼斯城邦共和国战胜附近的阿奎莱亚封建城邦国,为了庆祝,威尼斯人走上街头狂欢数日。1296年,根据宗教节日的安排,威尼斯狂欢节的日期被正式固定从2月初到3月初之间到来的四旬斋的前一天开始,持续两周左右时间。

威尼斯的面具种类繁多且华丽,知名的面具叫“包塔”

不仅是狂欢节,威尼斯的法律还允许每年有八个月多的时间,威尼斯人可以戴着面具正常工作生活,这一法律一直到18世纪才被修改。威尼斯人戴上面具的理由很简单,狂欢的时候大家不再有身份的高低贵贱,不同阶层的人能够自由地享受节日的气氛。同时狂欢节上的舞会也自然而然成了“假面舞会”,这个时候的假面又变成了表演时候的身份替代。顺带一提,《女神异闻录5》最后殿堂里所有的人就都戴着面具,很像是一场假面舞会,不过充满了腐败的气息。

进入现代,覆盖面部来掩饰身份这种功能几乎已经用不到了,除非是特殊的场合或者你还有不法的企图。于是用作装饰的面具不会出现在一般的场合,反倒是功能性的面具被更加强调功能然后大规模运用于现代。用来防护面具的铁面具,警用和军用的防毒面具甚至防雾霾用的口罩及其加强版,这些都算在内。

陆军步兵使用的防毒面具

说到这儿,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现今我们认知的医用面具通常有生化面罩、医用口罩这类,但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所诞生的医用面具,它不仅在当时满足了人们假想的“防毒”功能,还成功在之后作为艺术、表演用面具流传了下来。在《极黑地牢》等很多游戏里就有这种神奇的面具出现——鸟嘴面具。

在中世纪黑死病肆虐的时期,为了对抗这个席卷欧洲的灾难,富有特权的瘟疫医生出现了。然而即使如此可怕的鼠疫还是夺走了很多医生的生命,瘟疫医生的特殊服装便在这个关头出现了。它的设计元素主要是为了满足防病毒的功能,面具的眼睛是玻璃做的,前端鸟喙状的凸起里填充着龙涎香、樟脑、丁香还有玫瑰花瓣这类能散发芳香的东西,不过现在看来这些物质并不能百分百起到“隔离”的效果。之所以把面罩做成鸟嘴的形状,可能是由于那时候的人们把瘟疫理解成某些鸟类带来的恶灵,因此做成更大的“鸟”的样子说不定能吓跑灾厄。

瘟疫散去,邪灵退散,原先瘟疫医生所穿的连体服装渐渐消失了,但是它独特的面具却像标志一样被保留,同样也在仪式上它也有威慑的意味,不过更多了一层黑死病笼罩下的死亡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