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舰巨炮党而言,1922年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是万恶不赦的存在,一大批凝聚着当时世界顶尖舰船设计师智慧和最高端工业技术结晶的强大战舰或被拆成废铜烂铁,或被当作靶子轰沉,令人倍感惋惜。这纸条约还开启了长达15年的海军假日,五大海军强国都暂停了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但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航母、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舰船以及新型海军技术的发展,无论怎样评价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军备条约之一。
根据《华盛顿条约》中止建造并被废弃的日本“土佐”号战列舰,已经完成的舰体作为靶舰击沉。
从普遍的观点看,《华盛顿条约》最明显的作用是中止了一战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岸正在勃发的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在一战结束后,英国、美国和日本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三大海权国家,都积极地扩充海军军备,筹建更多的新型主力舰,为维持和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英国推出了G3型战列舰和N3型战列巡洋舰,美国加紧建造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和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日本更是大力推进雄心勃勃的八八舰队计划。
1922年华盛顿会议现场,五大国能够坐下来谈判,都是为了卸下军备竞赛的负担。
然而,这些庞大造舰计划背后却是对各国经济财政带来的难易承受的压力,对于在一战中损耗巨大的英、法、意等欧洲国家而言,耗资巨大的海军军备竞赛绝对是不能接受的,他们更希望能够休养生息。对于在战争中成为暴发户的日本,造舰竞赛同样存在着导致国家财政破产的危险。对于实力雄厚的美国而言,就算能够支撑造舰计划,在和平业已降临的情况下,国内对于加大军备投入的反对声不能不让国会山的老爷们有所顾忌,而且能够依靠条约获利,要比大力扩军来得更划算。因此,停止海军军备竞赛实际上是《华盛顿海军条约》能够缔结的根本原因,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所有五个国家都从中受益了。不要看日本对于主力舰吨位比例极为不满,但实际上条约挽救了日本,国力尚无法与西方列强相比的日本其实比其他四个国家更需要这个条约为狂热的扩军运动刹车!直到今天主持签订条约的加藤友三郎海军大将依然被认为是一位理智的政治家,受到广泛的褒扬。
日本人被迫接受了5:5:3的主力舰吨位比例,其实是赚到了,如果继续竞赛,日本肯定不战自乱,最先倒下。
在停止造舰竞赛的同时,在现有海军力量的限额比例上,各国则是有益有损,获益最大的当然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平起平坐的海权地位,极大提升了国际地位,而在太平洋地区又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力量,遏制了最大的竞争对手。以往的观点看,日本是受损最大的,其海军力量被限制在对英美10:6的比例上,但实际上由于英国海军的重心在欧洲水域,而美国海军的力量又分散在两洋,日本海军仍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更重要的是,一支比肩英美的海军舰队是当时日本国力无法承担的,所以能够争取到这个比例对日本而言是可以接受的。同时,条约也承认了日本在一战中从德国夺取的太平洋诸岛的权益,扩大了它在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等于肯定了日本的强国地位。所以,从实质上说日本在《华盛顿条约》中根本就没有失去什么,只是日本人自己贪心不足,感到不满而已。其实受损最大的应该是英国,日不落帝国之所以能够雄踞世界近百年,靠得就是强大的海权,而如今只能与大洋彼岸的昔日殖民地分享海权,充分证明了帝国业已衰落。至于,法国和意大利至多在地中海闹闹,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军事公众号:崎峻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