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马良(刘备军师马良的人物介绍)

网友整理

三国小人物志0053:才能未展的政治能人——马良

三国演义马良(刘备军师马良的人物介绍)

三国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超级军师:才能未展的政治能人马良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说起马良这个人物,大家都会想起三国时代著名的金句“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意思是说,在荆州的马氏一族中,共有五个兄弟,他们才能各具。而且在他们表字里面,都带有一个“常”字。其中又以眉毛偏白的马良,能力最为出色……

应该说,这段朗朗上口的评价,给马良带来了相当的名望。也是在演义小说中,继“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后的,又一句经典的八字评价。而且,马良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也算得上是相当多。如辅助关羽镇守荆州,刮骨疗伤时与关羽对弈,刘备出兵伐吴时拼命劝阻,提醒刘备注意提防陆逊等……


只是可惜,才能出众的马良,并未能在罗贯中笔下活得太久,在诸葛亮南征之时,就因故去世。由其兄弟马谡披麻挂孝,前往军中向诸葛亮报丧……

历史上真实的马良,其履历是否也是如同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精彩?

其实,史书上所记载的马良,相较于小说中所塑造的形象,显得要单薄很多。虽然有在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得到独立立传的资格,但是其传记长度不过600字出头(除开200来字是记录他的弟弟马谡,实际传记长度不足400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马良,就像是徐庶一样,只是个平庸的小人物而已?也是罗贯中在小说中,所“神话”过的一位人物?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客观来说,历史上真实的马良,也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虽然没有在刘备手下带过兵、打过仗,也没有出过谋、划过策,但他在蜀汉阵营中所发挥过的作用,以及所出的地位,都是不容小觑的。

我们还是翻开史书的记载,来探寻一下马良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真实事迹,看看他与小说中那个被虚构了大部分事迹的马良,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句经典评价,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且,这句评价还不是某个人随口所说,而是得到过乡里民间承认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记载: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也就是说,相对于诸葛亮庞统这两位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马氏兄弟的名声其实流传更广。因为所谓“凤雏卧龙”,本质上只是庞统的父亲庞德公,所随口一说而已。虽然同样是形容二人才能出众,但噱头成分居多,远不如马良一家人那种真正落到“实处”的名头。


而马良字“季常”,按照中国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顺序,可以推断他排行第四(马谡字幼常,排老幺)……而且,据史料记载,他出生于东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在刘备入主荆州的时候,他也不过才20岁出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执掌荆襄八郡)。

虽然年龄并不大,但是马良此时已经被刘备任命为“荆州从事”,相当于高级秘书的职务,其地位已经不低……可以想象,年纪轻轻初入仕途,便能身居如此高位。这时候的马良,真正是初露头角,且意气风发的时候。尤其是两道白眉,更彰显出了他的气质,表现出一种和年龄完全不相称的成熟稳重……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记载: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


刘备为何会如此重用马良呢?除了马良本身具备相当才能之外,他身后马氏一族的影响力,恐怕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时代,地方门阀和大家族,可以在当地事务上,起到非常重要,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是之前的蔡、张、蒯三家,几乎垄断了荆州地界的所有实权和经济军事命脉。就连刘表这么牛逼的人物,执掌荆州20年之久,都未能扳倒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荆州之主……

而同样在荆州的马家,虽然比不得蔡张蒯这三个超级地方大家族,但其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视的。所以,刘备想要坐稳荆州的地盘,就必须要团结马家这类大家族们,让他们在地方事务,以及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发挥出相当的作用,并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诸葛亮的因素。

据史料记载,诸葛家族也是荆州有名的大家族,而且早在“三顾茅庐”时期,诸葛亮就曾将自己的家,作为刘备的“联络点”,并利用自己家族的影响力,帮刘备拉拢过相当一部分荆州的宗族和官员。

毫无疑问,马家也是在诸葛亮的推荐榜单上,而且很早就和刘备也拉上了关系。所以在赤壁之战过后,曹操铩羽而归,蔡、张、蒯三家也再荆州倒台之后,马家就一下子走上了政治的前台,开始在仕途上展露头角……

由此也可以推断,马家和诸葛家的关系,一直以来就非常好。所以诸葛亮会强烈推荐,并帮刘备拉拢马家。之后在刘备去世以后,他也非常信任马家的人,宁可力排众议,也要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大胆重用马良弟弟马谡(后来事实证明用人不当)。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马良入仕以后,在刘备麾下所处理过的具体事务,以及所立下的功勋。

首先是在刘备初领荆州的时候,马良和他所在的马家,肯定在地方经济和政务上,对刘备帮助不少。尤其是之前在刘表治下,安静祥和生活十多年的荆襄百姓,一下子经历了曹操南下,赤壁大战的战火,可谓是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刘备携民渡江,对此也功不可没)。

可以想象,已经过惯了平静富足生活的老百姓,对于这种铁蹄踏破的战火袭扰,肯定是心怀不满。而今,好不容易打退了曹操,心里最盼望的,自然是能够尽快安定下来,回归到以往的和平生活中去。


这时候,以诸葛氏(代表人物诸葛亮,诸葛均),廖氏(代表人物廖化),还有马良所在的马氏为代表,这些原本荆州的“二流家族”们,都纷纷站了出来,填补了以往蔡、张、蒯三家所留下的空缺。一边全力支持着新上任的刘备,一边也尽其所能,安抚百姓,并恢复地方生产,重振荆襄八郡的经济。

尤其是马家,他们家族人多富足,而且在荆襄地带,又有相当的名望。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出的力可谓是相当大,同时也得到了刘备的充分信任。之后刘备入蜀,在雒城被张任所阻,不得不调荆州兵,由诸葛亮、张飞等人率军增援。而马良,这时候不仅留守在荆州,还被刘备升官加爵,征召为“左将军掾”。


所谓掾,意为佐助、副手的意思。众所周知,刘备之前在许都的时候,被朝廷所封赐的官位,就是“左将军”。这个名号为刘备带来了相当的声誉,也是刘备在称王称帝以前,所使用得最频繁,也是最广泛的一个名号……

而马良在这个时候,被封为左将军的“副手”,无疑是一个相当有份量的职位。除了说明刘备对他的重视以外,也意味着他在荆州的地位。毕竟,刘备和诸葛亮庞统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都已经远征蜀地。而今的荆州,就只剩下一个关羽。而众所周知,关羽是草莽出身,长于武功而不擅政治。而能够填补荆州内政方面空缺的人,就必然是马良无疑了……


关于马良在荆州的具体政绩,史书并无记载。但是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在他坐镇荆州期间,荆州在内政方面,并没有出过什么大的乱子。在听说雒城被攻下,拿下成都指日可待的时候,他也提笔给诸葛亮写去了一封信……

虽然只是一封私人该信件,但该信文笔斐然,而且对仗工整,字色华丽。一方面以“音律”为比喻,赞扬诸葛亮等人,辅佐刘备拿下益州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以益州这块天府之国宝地为基础,励精图治,早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记载: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是的,与其说这只是一封信,还不如说是在攻下四川以后,他为刘备发表的一篇“霸者宣言”。不仅是告示天下百姓,在当今神州大地上,在曹操与孙权这两位南北霸主之外,又在西部的益州,崛起了一位新的霸主——刘备。

而且,刘备不仅是汉室宗亲,还是当今天子所亲认的皇叔。这说明,汉室并未衰落,还会在刘皇叔的率领下,重振先祖之雄风,再次迎来新的中兴之世……

毫无疑问,马良原本只是写给诸葛亮的信,实际上代表的是,荆州六郡属臣的共同意见。不但赞赏了诸葛亮为刘备建功立业的作为,也给了刘备很大的信心……在成功入主成都,并驱逐刘璋以后,马良也随即被调往蜀中。因为这时候,会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要交到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