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逃离德黑兰》是本·阿弗莱克执导的传记剧情片,由本·阿弗莱克、布莱恩·科兰斯顿、艾伦·阿金、约翰·古德曼领衔主演。本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1979年11月伊朗人民痛恨亲美的国王,国王联合美国推翻了一位民望很高的领袖,出卖了伊朗的石油利益,激起的民愤冲击下,那个国王逃到美国,被美国政府庇护起来。
愤怒的革命军攻击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劫持50多名使馆工作人员作为人质。
混乱中,六名使馆工作工作人员比较聪明,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旁门逃出,躲在了加拿大驻德黑兰使馆里。
虽然加拿大使馆对这六位管吃管喝,可是外边革命军还在不遗余力地寻找美国工作人员,这六位每天惶惶不可终日,向美国大本营求救。
美国中情局等人员开会讨论营救方案,会上有人提出因为出德黑兰的所有道路都封闭,可以让这六位骑自行车到边境,在边境接应。此方案一提出,资深营救专家托尼就指出此方案不可行:“ 到达边境需要骑行三百多公里,什么质量超好的自行车轮胎也承受不住,得一路配备好备用轮胎,更不用说路上自行车掉链子什么的故障发生!”
托尼提出了一个营救计划,大胆而且有风险的,这个计划能成功吗?
托尼先是找到了一名有交情的电影摄影大咖,说明来意后,这位大咖朋友带他来到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咖家,导演大咖正在出门去领终身成就奖,托尼拦住了他,说服他帮助导演一场“好戏”,营救困在伊朗的那六位,导演大咖想想,自己领奖已经拿到手软了, 不如导演一场有挑战的一出戏。所谓做戏做全套,导演大咖特意从一位穷困潦倒的编剧手中买了一个科幻剧本,并向各大媒体发出消息,将要开机拍摄,还为此专用租了摄影场地并且物色演员。一时各大报纸争先报告著名导演正在拍摄一部电影。
托尼带着电影拍摄大纲、绘本、海报等,只身飞往德黑兰。他下机后造访了当地的文化部,打招呼说自己来伊朗采风。
然后他进入加拿大大使馆和受困的六位外交工作人员见面,说明了自己的逃离计划后,他按照“电影剧本”为每个人安排的电影中的角色。并且让大家做角色练习。
这时候,革命军密切监视和寻找”漏网“的美国外交官员。他们把从美国大使馆收集的文件,安排很多人查阅这些文件,期待找出没有抓获的美国外交官们的蛛丝马迹。
托尼给六个人按电影剧组“角色”准备了加拿大护照。
一行七人小心翼翼地出发赶往机场,街道上时而暴徒经过。
在值机柜台,值机小姐在系统中查不到一行七人的机票信息。因为托尼的在美国中情局的小伙伴把订票申请提交给上司后,还没有得到批准; 就在一行七人十分失望之时,托尼稳了神,平静地请值机小姐再查阅下次;与此同时,托尼在小伙伴得到了批准,火速订好了从德黑兰飞往加拿大的机票;终于,再次查阅时,机票信息刚刚显示出来。
在机场安检,他们被拦阻盘查。托尼出示了报道电影的报纸、电影海报和当地文化部批准的文件等等,一顿忽悠,安检人员放行。
在登机前还有一关,革命军首领可不是好对付的主。他瞪着眼睛看着这一行七人,很是怀疑,他仔细盘问。可是他英语不太灵光,托尼和他沟通很困难。此时,登机广播已经最后催促登机了。眼看着就要上不了飞机了!
此时,六人中一位眼镜男”戏精“上身,他流利地讲起伊朗当地语言(看来有些时候,有些技能很救命),告诉革命军首领剧组拍摄电影是科幻大片,需要广漠和充满神奇的外景地,这家次来伊朗是选择拍摄景地的;又十分热情地,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那十分”饱满“的电影情节(其实是一部烂剧本),一边讲一边指着电影绘本。
首领的疑虑消除了很多,可是还是沉思着不肯放行,托尼递给了他写有拍摄基地办公室电话的名片,让他核实下。首领打了拍摄基地电话,可此时拍摄基地办公室没有人,两位电影大咖匆匆赶到,就在首领即将放下电话的前一秒,电话被导演接起来,证实了确实有采风剧组人员回加拿大拍摄电影。七位这才被放行,前往登机。
这时,革命军办公室中,一名为革命军帮忙的小孩,把美国大使馆碎纸机中的文件碎片,拼图出了出逃六位中一位外交官的图像,一名革命军在街上见过他,急冲冲赶往机场拦截。就在飞机已经准备起飞之际,革命军开着汽车冲向在滑行的飞机,试图阻止飞机起飞。(此处,有梗:最快阻止起飞的方式是通知塔台禁飞,可是首领给塔台打电话竟然没打通。)
机长接到塔台起飞指令后,根本不理会革命军冲过来的三辆汽车,傲然起飞。
七个人心中充满的紧迫感,直到飞机离开伊朗领空的时候大家的才稍稍放松下来,相拥而泣。
就这样,这六位幸运地被托尼营救-逃离了德黑兰。
美国政府插手伊朗的国是,激起了伊朗人的愤怒,自己弄得烂摊子自己解决。
可这六个位解救出来后,在外界大力宣传是加拿大方面的功劳。
托尼不能公开被表彰。
还有那帮忙的电影大咖,除了费用美国政府报销外,也只能当默默”助人为乐“者。
他们还不辞辛苦地找了借口那部科幻大片不拍了。
影片结尾,还是落了很多美国大片那种以“美式自我褒奖”收尾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