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三绝分别是指什么)

网友整理

其实我是个三国迷,也可以说是历史迷。自己从初中开始就抱着一本三国演义看来看去,现在回想一下也不知道当时看的是什么,总之看的就非常的开心。这种半文言式的文章在我最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有些内容甚至还看不明白,却依然津津有味。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三绝分别是指什么)

当时认为最不值的就是诸葛亮了,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和刘备的基业,生生操劳致死,风落秋风五丈原,简直太可惜。最不喜欢的就是曹操,因为曹操凭什么到处征战,然后还屡战屡胜呢,凭什么手下猛士如云,谋臣似海呢。最敬佩的是吕布,一人一马一枪,虎牢关下令群雄束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天下第一。最向往的是大乔小乔,自己是曹操的话也许也会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向。


三国疆域分布图

后来越发的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幼稚的,曹操的成就绝对是最大的,他结束战乱,平定北方,毫无疑问是加快了历史的进程的;吕布三姓家奴,有勇无谋,实乃匹夫也;大乔小乔,美人只配英雄拥有,现在亦如是。

但是《三国演义》中还是有“三绝”,这三个人其实是为广大读者所认同的,当然我也推崇之至。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说说这三绝到底是书里的谁呢


智绝-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施耐庵先生这本书里显然是把诸葛亮的智谋写的淋漓尽致,智者近乎妖。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一席隆中对,指出了刘备集团将来的发展战略,取荆州收益州,益州天险,国富民强,可与魏吴成鼎立之势,北拒曹魏,东合孙权,也给后世留下了长久生计。未出家门,却已三分天下,这份谋略和远见实在是当世无人能及。

诸葛亮隆中分天下

之后蜀汉的发展方向也是按照隆中计策前行,虽然小有波折,但是无伤大雅。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皆少有,这也是被称为智绝的一个原因。刘备汉中称王称帝,诸葛亮是位极人臣,刘备白帝城托孤,曾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足以见得诸葛亮有辅国大才。

赤壁之战,一人促成孙刘联盟,江东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与周郎一起名震天下。六出祁山,与曹军对峙,空城计吓走司马懿;其人治军严明,以信为本,言必信,行必果;而且还有很多关于军事的发明流传于世,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便是由他发明。这些可以见得他军事上的才能卓绝。

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

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整个三国时代也很少有,魏国有司马懿,可惜始终陷于权力之争,东吴有周瑜,可惜早亡,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世,蜀国还有个姜伯约,可惜身处时代不同,难以掀起任何波澜。所以可称智绝者只此一人。


义绝-关羽

关羽,字云长。身长八尺,丹凤眼,卧蚕眉,赤面长须。说起关羽,这个人物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人物,看着书,脑海里就有着一个影子一直挥之不去,会感叹他温酒斩华雄,会佩服他挂印封金,会惋惜他败走麦城。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仍然不能阻碍他成为我心里最钦佩的那个人。

关羽

自桃园三结义开始,变始终以义字当先。他这个人傲气,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唯独敬佩的人只有自己的哥哥刘备。他战力无双,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名震天下。他胆识过人,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刮骨疗毒,面无惧色甚至谈笑风生。这些组成了他传奇的人生,但是最喜欢的便是他义薄云天。

可能年轻人就仰慕这些吧。当年徐州会战,与曹操围猎于徐州。刘备的军队被打散,关羽守着刘备的家眷,没有办法拼力厮杀只能被围于土山之上,曹操派张辽前去招降,张辽说,你这一死不要紧,却犯有三罪,一是自己与兄长失散,他日若刘使君来此欲图东山再起,何人为其帮手;二是身兼保护二位嫂嫂重任,你若离去,谁护佑二位周全;三是你这读春秋之书,深明大义,当世正为乱世,怀一身武艺,不想着匡扶汉室,却有身死之念,怎对得起这天下。你愿意做这个不义之人吗?

关羽听后,深以为然,但是也提出三件事,若应允便降,一是自己只向汉帝投降,不像曹操投降;二是用刘皇叔的俸禄供养二位嫂嫂;三是他日若知兄长下落,不管千里万里,定当相随。这些条件曹操在思考之下全部答应了,为了拉拢关羽,还封侯赐爵,赏赐府邸,就连吕布的赤兔马也赠予了他。关羽只有见到赤兔马之后才一展笑颜,确是因为此马日行千里,若知兄长下落,半日便可到达。

关羽千里走单骑

现在咱们看一下上面的故事,关羽心中信奉春秋大义,自然而然义字当头,为了保存兄长的希望,他投降于曹操,在曹操的礼遇之下依然没有动摇。之后知道刘备下落,过关斩将而去,不忘桃园之义。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又在华容道义释曹孟德。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后世正是由此以关羽为忠义的象征,关云长,义绝无二。


奸绝-曹操

曹操,曹孟德,这个奸雄之名,更多是出自于许劭对于其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还有那句著名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雄本色,不胫而走。

曹操为相国

咱们的罗贯中老师也是在书中尽力的塑造这个奸雄的形象,最开始曹操除董卓失败之后,离开洛阳之后,本董卓追杀,投入昔日好友吕伯奢一家,但是却误以为一家人要去杀他,于是自己杀了吕伯奢一家人的性命,后发现是误杀,但是仍然杀掉了沽酒而回的吕伯奢,随之一同逃走的陈宫也因此离他而去。这个事情也是书中能够体现他奸雄本色。

还有就是挟天子令诸侯,以报父仇之名夺徐州之地;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曹操为探刘备的心思,故意说出天下英雄唯你我二人;官渡之战时面对来投的许攸询问粮草,曹操也是三缄其口;死前遗嘱留疑冢;这些种种都可以显示出其奸雄的一面。

什么是奸雄,是不是奸诈的英雄呢,向来历史只是注重结果,不是你实现结果的过程,从结果来看,曹操毫无疑问是英雄。统一北方,天下九州得其六,修养兵士和民力,兴修水利实行屯田之策等等,这些功绩都为日后的统一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再就是曹操本人的诗词才华,也是令人倾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都表达出曹操的志向,诗文大气磅礴,直抒胸臆。他是奸雄,却始终没有想过篡汉自立,若天命真的是他,他也愿意做周文王。

曹操为魏王

所以整部书中似乎都是在褒奖创业皇帝刘备,但是仿佛一直在压制同是白手起家的曹操,这一点其实我不是很赞同罗贯中先生的一些想法,不过书毕竟是书,历史不会骗人。


三国这本书是我看的最多的,包括一些影视题材的内容,书中的三绝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诸葛亮不仅仅智慧出众,而且从一而终,鞠躬尽瘁。关羽不仅仅义薄云天,还武力超群,遍读春秋。曹操不仅仅计谋无双,而且功绩卓著,文采斐然。当然是人就会有缺点,人无完人,是人皆可辩证论之,仅以此文表达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