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黑格尔
二十四史的名字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但我们对它又有多少了解呢?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二十四史均以纪传体编撰。二十四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涵盖中国古代文化、天文、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
《清史》不属于《二十四史》因为《二十四史》是乾隆定的,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首先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史记》,司马迁记录了从上古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
东汉的班固总结西汉灭亡的教训,并且认为自己所在的大汉已经是一个新时代,所以编写了《汉书》,班固开创了中国正史的传统:隔代修史。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第三年就大手一挥,要给清朝编史,这部书就是前面提到的《清史稿》。《清史稿》是清史的草稿。我们使用“草稿”这个词的原因证明它只是一本草稿和一本未完成的历史书。
那么,清朝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为什么正史还没有编写完成呢?
清朝的史料实在是太多了,除了国内的,还有国外的,除了汉文的,还有满文的,除了宫廷的,还有地方的,数不胜数。
清帝退位后,北洋政府接管了编纂清史的工作。并在1914年成立了清史馆,由曾任湖广、四川和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担任馆长,主持编修工作。
开始的时候编纂很顺利,但1917年张勋复辟,导致清史馆被迫关门。后来虽然重新开始编纂但时局动荡,经费紧张,修编人员数量大幅减少。
等到1927年时,清史已经编纂了14年,此时的工作人员也从最初的80多人,锐减到10多人。当时工作人员希望将初稿发布,以稿费补发欠薪。并不是真正的清史,所以将此书命名为《清史稿》
《清史》为我国一个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编纂于2004年全面启动。从2002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启动《清史》编纂工作,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已六易其稿,拟定了共92卷的《清史》目录,计划每卷约35万字。
编纂工作当中究竟会遇到哪些难题?
历代王朝的史官无不以文言文编修史书,其史书内容往往提炼的非常言简意赅。清朝早期很多正式文书都是满文,现在辨识满文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
清政府与世界其他各国接触的时间都要远超前朝,这也造成了如今很多国家地区都存有关于清朝的古籍或者相关资料的事实,而这些遗失海外的文物也都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所以远涉重洋到世界各国查找相关信息也是修史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但目前《清史》的编纂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最后的审阅工作。我也希望这部建国以来最大的史学工程能够早日完工,成果面向世人。
从2002年工程开始,到2005年底撰写开始,再到2008年初稿完成,然后又到2018年送稿审定,一共经历了16年之久。但是,从审稿结束,再到出版社的三审三校结束,预计还得好几年。
从《清史稿》到未来的《清史》,每一部史学巨著都蕴含了无数人的心血。新《清史》必将在未来几年付梓,让我们翘首以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