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为几批迁移到上海?(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几类)

网友整理

我想讲一讲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由来。

文物分为几批迁移到上海?(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几类)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92%的文物来自战乱时期的紫禁城。三、四十年代,这批文物从紫禁城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总的来说共经历了4次文物大迁移。

文物迁移路线图

第一次迁移:从北平到上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文物迁移”的计划被提出。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阻拦与威胁,直到1933年2月5日中午,文物开始了第一次迁移,目的地——上海。

文物分为五批陆续运输,直到1936年12月,19557箱文物终于抵达南京。当时是提前一个月在南京朝天宫建成了库房,专门用于保存文物。可惜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南京的也情况危急。文物不得不再一次迁移。

南京朝天宫库房

南京朝天宫库房

第二次迁移:从南京分三路转运到大后方

三路分别是南路、中路与北路,其中北路是最为艰难的一个路线,当然其它两路也是历经了各种劫难。在现在看来运输一批文物是很容易的,几个小时或一天两天就能抵达目的地,可是在当时能使用的交通工具只有船、汽车等,而且还要时时提防敌人的轰炸、匪盗、物资匮乏,很多文物在路途中更是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有所损坏。

文物装箱

南路:南京——汉口——长沙——贵阳——安顺

护宝人:庄严、曾湛瑶、那志良、朱家济、李光第、郑世文

抗战时期条件有多艰苦不用我说了,有的时候工资不能及时领到,运送人员吃的都是掺有石头、谷壳的糙米饭,被他们戏称为“八宝饭”。可是“八宝饭”也是得来不易的,是押运人之一的庄严的妻子外出兼职教书换来的。

中路:南京——汉口——宜昌——重庆——宜宾——乐山安古镇

护宝人:马衡、杭立武、吴玉璋、牛德明、李光第、徐森玉、朱学侃、刘官鄂、梁廷炜

这批文物刚到汉口不久,南京就沦陷了。汉口也不安全了,文物紧急转移到重庆。不久重庆又遇空袭,每当有飞机来轰炸,都会把瑞典的国旗插上。尽管文物所在地未被轰炸,但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决定再次转移文物。不幸的是,在去往乐山的途中,朱学侃因公殉职。

北路:南京——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汉中——峨眉

护宝人:马彦祥、王志鸿、吴玉璋、蒋鼎文、那志良、黄贵生、梁匡忠

车队途经陕西明月峡

北路的启运开始于1937年11月,那时南京一片混乱。(还记得南京大屠杀是什么时候吗?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当时工作人员只能以车站为家,有车来了,就跳起来装箱,遇到警报,只能就地躲在车下,最后总算运出了7281箱文物。到了后面宝鸡至汉中的路线,运载文物的车辆要翻越冬季的秦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行路难!行路难!”了。好在最后也顺利度过。可是车刚到汉中,敌军开始轰炸汉中机场,文物不得已被再次转移,这次的目的地是成都。

由汉中到成都

第三次迁移:所有文物返回南京

尽管危险重重、困难重重,最终所有文物,一件不少的成功在重庆会合。直到1946年1月,文物重返南京。1947年12月9日,文物回到南京朝天宫。

第四次迁移:从内地到台湾

文物迁台文书

作者有话说:

在看《台北故宫》一书时,第一章国宝大迁移、第二章国宝六君子,真的是边看边哭,在那个年代运送近两万箱的文物的困难与艰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然而他们做到了。一件不少的从北运到南,从东运到西,最后又从西运回东,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一次又一次的,期间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真的很感动。(此处略去五千字……)运送文物的每一个名字,我们都该铭记,他们才是真正的护宝人!

参考:

《台北故宫》周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纪录片:台北故宫

(本文插图均为《台北故宫》一书插图)


上一篇:《宝可梦:剑/盾》甜舞妮学会踩踏方法分享

下一篇:我的世界-暮色森林MOD黑森林新手必备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