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水浒的朋友都知道,绰号是水浒人物的特点与标签。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通过人物绰号,读者可以了解到相应人物的外貌——如豹子头林冲、白面郎君郑天寿;抑或人物的本领——如混江龙李俊、神行太保戴宗;还有人物的性格——如霹雳火秦明、急先锋索超。《水浒传》中非独梁山108将有绰号,还有许多其他江湖人物都有绰号,如孟州快活林的蒋门神蒋忠、蜈蚣岭的飞天蜈蚣王道人、瓦罐寺的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邱小乙等等。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上,其实也有一些人物有称号或绰号。水浒中有不少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三国人物的“山寨版”,比如“山寨版”关羽——大刀关胜、美髯公朱仝,“山寨版”张飞——豹子头林冲等。同时,水浒中也有一些人物绰号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本期笔者就为大家盘点那些有称号或绰号的三国人物。
1. 美髯公关羽
《水浒传》中的美髯公,是出身富户,曾任郓城县马兵都头的朱仝。原著中描写朱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因此全县人都称他作美髯公。原著中赞诗写道: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面如重枣色通红。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
其实若抛开美髯,只看五官的话,朱仝的长相更接近《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演义中魏延生得“身长八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同样惯使大刀,武艺不俗,心高气傲,堪称穷人版关公。
除去外貌与关公相似之外,朱仝义气深重,亦有关公神韵。他为朋友两肋插刀,先后搭救过晁盖、宋江、雷横等人。雷横打死县长的小三白秀英,被判重罪,朱仝念及雷横有老母在堂,私放雷横为其顶罪。后来因李逵杀死小衙内,朱仝一度要与李逵拼命。可以说在水浒的世界里,朱仝是一位响当当的真好汉、真豪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朱仝高居天罡星第十二位,为马军八骠骑之一,星号天满星。朱仝的结局一如其星号,征方腊全身而退,一路平步青云,最终随刘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军节度使。为其安排如此圆满的结局,可见水浒作者对朱仝也是喜爱有加。
《三国演义》中的关公,身长九尺,面如重枣,蚕眉凤目,美髯垂腹。关公屯土山约三事之后,跟随曹操来到许都。原著中如此写道:
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由此可见,同样被称作“美髯公”,朱仝的绰号来自民间,而关公的绰号却是汉献帝钦封。《三国演义》多写王侯将相,《水浒传》则偏向于塑造草根英雄,此处亦是体现。
历史上的关羽,并没有“美髯公”这一绰号。但《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一则趣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傲娇的关羽听说马超来降,想要跟马超比个高低。诸葛亮深知关羽性格骄矜,在回信中大力褒奖关羽,还亲切地称他为“髯”,按照现代释义可以理解为“胡子”。同时史书还特地补充说明,关羽的胡子确实十分漂亮。后世的民间艺人们在此记载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才逐步形成了今时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关公形象。
2. 小霸王孙策
《水浒传》中的桃花山寨主周通,因其身强体壮,外貌酷似项羽,因而得诨名“小霸王”。有赞诗为证:
身着团花宫锦服,手持走水绿沉枪。
面阔体强身似虎,尽道周通小霸王。
然而周通虽外表威猛,但武艺低微。在桃花庄娶亲时被鲁智深一顿胖揍,毫无还手之力,在呼延灼双鞭下也堪堪走得六七个回合,甚至打虎将李忠本事也比他强出一截。后来周通随鲁智深、李忠等人同上梁山,排名第87位,星号地空星。征讨方腊时,周通在独松关探路时被突然杀出的厉天闰斩杀。周通亦可谓人如星名,虽然绰号叫“小霸王”,但名号虽响,其实难副,本领十分平庸。
《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小霸王”——孙策孙伯符。孙策绰号的由来,见于原著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策大怒,自提大军竟奔牛渚。刘繇,笮融二人出马迎敌。孙策曰:“吾今到此,你如何不降?”刘繇背后一人挺枪出马,乃部将于糜也,与策战不三合,被策生擒过去,拨马回阵。繇将樊能,见捉了于糜。挺枪来赶。那枪刚搠到策后心,策阵上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策回头忽见樊能马到,乃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已被挟死。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张飞据水断桥,喝退百万曹兵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其实孙策也有过类似的战绩。孙策大喝之时声如雷霆,震慑敌胆,也与张飞相仿。孙策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称为“小霸王”当之无愧。
历史上的孙策也同样骁勇善战,锐不可当,就连曹操都感慨:“猘兒难与争锋也”。虽然历史记载并未确切说孙策有“小霸王”这一绰号,但据《江表传》所载,吴郡太守许贡曾向汉献帝上表说:“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於外必作世患。”话本小说中孙策“小霸王”绰号的灵感,想必来源于此。后来许贡的书信被孙策截获,孙策大怒,命人将许贡绞死。许贡死后,他的门客中有一些死士潜伏民间伺机报仇。后来孙策果然在打猎时,遭到许贡门客的刺杀身受重伤,最终因创口崩裂而亡,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孙策仇家众多却麻痹大意,疏于防范,死于匹夫之手;而历史上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大意轻敌,令刘邦韬光养晦,后发制人。可见孙策这个“小霸王”除勇武外,性格也与项羽有些许相似之处。
3. 截天夜叉何曼
《水浒传》中,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一回,与史进合力杀死一个凶僧、一个恶道——就是我们在本文开篇提到的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邱小乙。
《三国演义》中,有一人绰号“截天夜叉”,与“飞天夜叉”相近。他就是汝南黄巾军的猛将——何曼。何曼出现在小说第十二回,是汝南黄巾军黄劭部将,在众多小人物中可谓表现不俗:
次日,黄劭自引军来。阵圆处,一将步行出战,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谁敢与我厮斗?"曹洪见了,大喝一声,飞身下马,提刀步出。两下向阵前厮杀,四五十合,胜负不分。曹洪诈败而走,何曼赶来。洪用拖刀背砍计,转身一踅,砍中何曼,再复一刀杀死。
由原文描写可知,何曼不仅穿着打扮前卫,更兼武艺不同凡响。何曼使一根铁棒,与曹操族弟曹洪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最后曹洪用拖刀计才将何曼斩杀,后来曹洪在潼关时可是有硬扛马超四五十合的表现。可见在黄巾军所有将领甚至《三国演义》所有被斩杀的龙套人物中,何曼的武艺也算得上名列前茅。如果何曼穿越到水浒世界中,想必他凭借这身本领也可在梁山上做个步军头领。《三国演义》中这一小段奇特的文字,与全书整体风格显得格格不入,也会让读者产生水浒乱入的感觉。
在历史记载中,何曼也确有其人。何曼与何仪、刘辟、黄劭都是活动于汝南、颍川一带的黄巾头领,他们先响应袁术,又依附于孙坚,与曹操为敌。曹操于建安元年(196年)二月率兵征讨,斩杀刘辟、黄劭等人,何仪及其部众投降。据此而论,何曼也应当在被斩杀之列,成为曹操建立功业道路上的万千枯骨之